ISSN 1003-8035 CN 11-2852/P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收录期刊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Scopus 收录期刊
  • DOAJ 收录期刊
  • GeoRef收录期刊
欢迎扫码关注“i环境微平台”

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

聂永鹏, 倪万魁, 刘魁, 赵阳, 李康

聂永鹏, 倪万魁, 刘魁, 赵阳, 李康. 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2): 43-50.
引用本文: 聂永鹏, 倪万魁, 刘魁, 赵阳, 李康. 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2): 43-50.

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

  • 摘要: 陕北地区土地资源匮乏。随着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老滑坡上修建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以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成趋势,但此举导致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变形破坏现象,对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针对延安某处大型老滑坡体上民用建筑群墙面开裂及墙体前鼓病害,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老滑坡以及地基土体的应力应变发展规律,揭示了建筑加载下老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和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修建建筑物后老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并未发生整体复活现象;老滑坡场地上的不均匀地基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产生较大差异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墙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老滑坡场地内第四级台阶的加载变形引起了临近台阶边缘建筑物的墙体前鼓。
  • 期刊类型引用(8)

    1. 罗雨梦,王保云,袁若浩,王旭,刘存熙,陈跨越.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双通道网络及其在沟谷型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5(01): 156-168 . 本站查看
    2. 周贲,尚中堂,龚红胜,钟延江,陈刚,宗吉松,田雨. 基于RAMMS数值模拟的巴坡村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城市勘测. 2025(02): 217-224 . 百度学术
    3. 饶姗姗,冷小鹏. 基于RSIV-RF模型的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地质科技通报. 2024(01): 275-287 . 百度学术
    4. 王翔弘绅,胡桂胜,杨志全,倪化勇. 云南维西哈达沟中频泥石流特征及堵溃危险性分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3(02): 42-52 . 本站查看
    5. 刘兴荣,张满银,周自强,宿星,叶伟林,文桃,张国信,刘迪. 中巴公路(国内段)泥石流演化的非线性特征与灾害放大效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3): 364-371 . 百度学术
    6. 强德霞,马海政,朱自平,苟彦梅. 甘肃省积石山县泥石流空间分布及分析. 测绘通报. 2022(07): 107-111+117 . 百度学术
    7. 张友谊,钟磊,樊晓一,顾成壮,田述军. 岷江河谷锄头沟震后泥石流致灾模式. 山地学报. 2021(05): 756-766 . 百度学术
    8. 李小龙,宋国虎,向灵芝,罗亮,唐良琴,沈娜,梁梦辉. 基于不同评价单元和灾害熵的泥石流危险性分析——以白龙江流域武都段为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1(06): 107-115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81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325
  • 被引次数: 13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04-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