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完整拱效应的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及其控制研究
-
摘要: 为研究大断面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规律及控制方法,基于新意法及非完整拱效应理论对雷公山隧道构造破碎区域掌子面大变形失稳机理进行分析,基于GSI围岩评级系统获得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通过FLAC3D构建隧道三维数值模型,进行系列工况试验,研究隧道在非完整拱部效应时掌子面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的变化特征,分析隧道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掌子面处的挤出位移均在内轮廓中心处达到最大,并呈环形逐渐向外减小,超前核心土预加固在掌子面中心处对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影响最为明显;隧道开挖在掌子面纵向造成的扰动范围约为1. 2倍洞跨,在掌子面径向造成的扰动大约为1. 5倍洞跨;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掌子面加固措施,通过对隧道预收敛变形及挤出变形的监测分析,验证支护方案的可靠性,提出的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
-
期刊类型引用(4)
1. 陆宏成,李雪松,黄俊财. 浅埋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下换拱方案分析. 福建交通科技. 2023(06): 41-45 . 百度学术
2. 雷华阳,刘敏. 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破坏机理及土拱效应研究综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2(01): 98-117 . 百度学术
3. 郑超,吴学震,邓涛,关振长,杨黎宏. 隧道掌子面超前锚杆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22(04): 1246-1256 . 百度学术
4. 吴昊. 软弱围岩铁路隧道超前预加固适用性研究. 铁道建筑技术. 2021(04): 123-12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6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216
- 被引次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