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3-8035 CN 11-2852/P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收录期刊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Scopus 收录期刊
  • DOAJ 收录期刊
  • GeoRef收录期刊
欢迎扫码关注“i环境微平台”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王双, 严学新, 揭江, 杨天亮, 吴建中, 王红珊

王双, 严学新, 揭江, 杨天亮, 吴建中, 王红珊.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5): 98-104.
引用本文: 王双, 严学新, 揭江, 杨天亮, 吴建中, 王红珊.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 30(5): 98-104.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软土厚度大,总厚度一般10~30 m,最厚达63. 8 m;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板芙镇、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 21 km2,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 97 km2,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 70 km2;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主要位于城镇、工业园、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桥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 6 m。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 期刊类型引用(25)

    1. 何军,黎义勇,吴盼,曾敏,陈晨,赵信文. 华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特征及来源识别——以珠海市为例. 中国地质调查. 2025(01): 98-108 . 百度学术
    2. 汤连生,杜继杰,黄家宁,陈洋,程子华,丁威涯. 钢架-土工材料系统预加固流塑土力学机理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5(02): 85-93 . 百度学术
    3. 袁少雄,宫清华,叶玉瑶,王钧,郝银磊,张雅泽,刘博文. 融合地面沉降因素的沿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珠海市案例研究. 热带地理. 2025(04): 673-690 . 百度学术
    4. 黄猛,胡海博,吕潇文,贾晓青,牛毅,张姣姣,张学斌,薛敬凤,白晋斌. 天津地区新生代地层工程特性与固结特征研究. 矿产勘查. 2025(03): 659-668 . 百度学术
    5. 李晓诗,孙敏,杜亚男,刘清瑶,罗澍然. 基于IPTA技术的广州市2017—2020年地铁沿线沉降监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03): 58-60+64 . 百度学术
    6. 黄光玮,郭成超,蔡华阳,田雨,赵铜铁钢. 沿海地面沉降对风暴潮作用下洪水淹没影响的析因试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4(03): 42-51 . 百度学术
    7. 吴培洪,钟少忠,罗澍然,谢荣安. 基于时序InSAR的珠江三角洲形变区自动识别与监测. 测绘通报. 2024(09): 80-86+95 . 百度学术
    8. 杨苏诗,刘师婷,徐信达.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新会区沉降监测分析. 智能城市. 2024(09): 13-15 . 百度学术
    9. 李长山,迟帅. 基于时序InSAR遥感监测的中山市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研究.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4(04): 31-38 . 百度学术
    10. 曾敏,皮鹏程,赵信文,陈松,彭红霞,侯清芹,孙慧敏,薛紫萱. 基于PS-InSAR的珠江口典型填海造地区地面沉降时空特征研究. 华南地质. 2023(01): 116-126 . 百度学术
    11. 顾春生,杨磊,闵望,张其琪,卢毅,苏东. 江苏常州地面沉降监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3(02): 82-91 . 本站查看
    12. 江金进,赖波,江山,李俊生,刘佳. 珠海市横琴新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2(01): 30-36 . 百度学术
    13. 朱邦彦,唐超,任志忠,马状,张琪,李云. 基于PS-InSAR技术的珠海市地表形变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测绘通报. 2022(06): 108-113 . 百度学术
    14. 王明洲,龚春龙,熊寻安. 基于MT-InSAR技术的广东省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 工程技术研究. 2022(11): 9-12 . 百度学术
    15. 张永利,曾宪明,王长委,杜志彪,石晓春. 基于QPS-InSAR珠江口西岸地面沉降监测. 测绘地理信息. 2022(06): 110-114 . 百度学术
    16. 王燕,谢秀栋,张飞. 道路拓宽改造对邻近建筑地基变形影响分析与控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179-185 . 百度学术
    17. 郑渊茂,王翠平,王豪伟,黎昕媛. 厦门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 2021(01): 388-400 . 百度学术
    18. 李治斌,党星海,蔡明祥,赵健赟,郁林,李先怡. 基于PSInSAR技术的珠海市地表沉降监测与归因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021(01): 38-46 . 百度学术
    19. 赖波,江金进,刘佳. 基于PS-InSAR技术的珠海市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02): 241-244+259 . 百度学术
    20. 谢先明,王松,李明,周振钊,吴丽霞.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分析. 西部探矿工程. 2021(08): 8-10 . 百度学术
    21. 黄佳宾,郭云开,罗伟茂. 利用Sentinel-1监测武汉市地面沉降. 测绘通报. 2021(09): 53-58 . 百度学术
    22. 王红旗,冯靖雲. 中山市超标准洪水防御突出短板和对策研究. 人民珠江. 2021(12): 58-62 . 百度学术
    23. 邝晓婷,韦未,张伟锋,郭泽锋,陈盛原. 不同工艺下软土地基处理的静力触探结果分析.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01): 6-8 . 百度学术
    24. 张亚彬,孙富学,龚敦红,徐力衙,李俊强. 探地雷达在检测地面沉降的应用分析. 科技和产业. 2020(12): 252-256 . 百度学术
    25. 李更尔. 基于SBAS技术监测广州市南沙区地表形变. 地理信息世界. 2020(06): 128-13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336
  • 被引次数: 31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10-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