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3-8035 CN 11-2852/P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收录期刊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Scopus 收录期刊
  • DOAJ 收录期刊
  • GeoRef收录期刊
欢迎扫码关注“i环境微平台”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殷跃平

殷跃平.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2, 33(4): 1-2.
引用本文: 殷跃平.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2, 33(4): 1-2.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 我国约70%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是全球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经初步健全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为一体的综合防灾体系。2021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与前5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分别减少30.3%和63.2%,在全国14余亿人口、30余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背景下,地质灾害防治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但因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成灾模式复杂,呈点多面广式分布,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研究不够深入,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与我国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的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聚焦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是“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

    为支撑新一轮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摸清全国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中国地质调查局自2019年开始部署了“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化工程”“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等系列地质调查项目,旨在探索形成操作性强的多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方法,并开展应用示范,科学指导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理论方法、应用示范、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已于2020年3月由自然资源部发布试行,有力支撑了新一轮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集中展示各项工作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开辟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专栏,共选出62篇论文,分别于2022年第1~4期刊出。此次刊出的论文较为系统地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风险评价技术方法、风险区划及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等方面展示了近年来围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围绕县域、图幅、重点场镇等不同类型评价单元的1∶5万、1∶1万及1∶2000等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和示范性成果。在刊出的这几期论文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从宏观视角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特征,提出要在深入认识区域地质灾害规律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技防”手段提升“人防”能力与水平、危险区和隐患点监控相结合、夯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质量等方面内容。《不同尺度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探讨——以陕西吴堡县为例》针对同一区域采用两种比例尺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对比研究,提出了在全县域尺度下宜采用各类具备预测功能的数理统计模型,宜采用基于GIS工具划分的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在重点区尺度下由于用来训练的样本数量不够,不宜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宜采用实际的斜坡体作为评价单元。《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与思考》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等等。以上代表性的论文,集中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单元及不同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虽然这仅是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在地质灾害学科理论与方法探索、风险量化研究与科学管控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1999年全国高易发县市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试点实施以来,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人防+技防”体系已日趋成熟,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鉴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复杂、成灾模式多样,地质灾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必然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挑战的工作。未来,我国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还需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调查评价有待推进:以乡镇中、高、极高风险区为重点工作区对可能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开展精细化调查,掌握地质灾害体结构特征,查明灾变趋势和成灾模式,并进行不同尺度的风险评估,为地质灾害风险双控、防灾减灾规划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地质资料。(2)地质灾害风险量化评价模型有待突破:重点构建基于不同孕灾背景条件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实现不同尺度和不同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智能评价与区划方法,突破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实时、动态评价技术瓶颈。(3)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机制有待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特性,需重点关注高位远程及链式地质灾害成灾模式与风险防控体系研究,形成跨界(国界、省界、县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构建区域联动响应的重大地质灾害链风险管控机制。

    在此次专栏组稿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铁永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唐亚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魏云杰和陈红旗等4位特邀主编对期刊的组稿付出了辛苦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本刊主编)

  • 期刊类型引用(37)

    1. 杨证顺,周广霜.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低碳世界. 2025(01): 97-99 . 百度学术
    2. 谢哲,侯照方,谢杰. 基于钻探及室内试验的蒙城县地面沉降量预测.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5(01): 24-26 . 百度学术
    3. 何娜,朱习松,吴福,刘昶,吴秋菊,黄希明,蒋力,肖吉贵,文海涛,何添杰,常鸣.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广西北流市崩塌滑坡风险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2025(01): 127-136 . 百度学术
    4. 王守皓,祁国林,高少阳,曲彦明,权建爱. 山西吕梁地区地貌孕灾环境风险研究. 华北自然资源. 2025(01): 90-95 . 百度学术
    5. 铁永波,高云建,张宪政,史安文,黄文洁,秦雅东,李宗亮,董磊,宁志杰.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5(01): 212-224 . 百度学术
    6. 朱习松,常鸣,周贤熙,赵伯驹,刘洋.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弥勒市域滑坡风险测度与分级评价. 防灾减灾学报. 2025(01): 8-16 . 百度学术
    7. 白建平,陈勃名,陈友东,张琪,吴澳华,权尚尚. 基于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的花岗岩斜坡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02): 59-69 . 百度学术
    8. 刘鹏.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背景下地质调查发展路径.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4): 93-95 . 百度学术
    9. 刘伯元,王婷婷,陈慧玲. 刍议数字时代地勘行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4): 182-184 . 百度学术
    10. 王东仓,何景媛. 创新金融模式下生态保护修复路径探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6): 147-149 . 百度学术
    11. 李清清,黄海峰,张瑞,易武,周红,邓志勇,董志鸿,柳青,易庆林. 基于特征优选和机器学习的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4(05): 157-169 . 百度学术
    12. 戴勇,孟庆凯,陈世泷,李威,杨立强. 基于可解释神经网络的中巴公路沿线区域工程扰动滑坡危险性评价. 工程地质学报. 2024(03): 935-946 . 百度学术
    13. 刘鹏. 创新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探讨.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8): 174-176 . 百度学术
    14. 刘栋永. 地勘行业战略转型背景下科学事业单位项目成本核算探究.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8): 181-183 . 百度学术
    15. 陈一超,赵文博. 基于地质调查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技术应用探讨. 世界有色金属. 2024(08): 188-191 . 百度学术
    16. 亓国涛,王荣,高晓琦. 地勘单位参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24(10): 178-181 . 百度学术
    17. 冯振,陈亮,王立朝,侯圣山,田怡帆,刘明学.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证据权法原理与实践. 地质通报. 2024(07): 1255-1265 . 百度学术
    18. 李德. 怀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2024(04): 164-167 . 百度学术
    19. 岳中琦. 梅大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失稳条件与滑坡机理初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4(04): 1-12 . 本站查看
    20. 李三,侯照方.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以安徽省蒙城县为例. 安徽地质. 2024(03): 230-235 . 百度学术
    21. 王婷婷,刘伯元,孔萌. 浅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存在问题及治理方向. 世界有色金属. 2024(14): 102-104 . 百度学术
    22. 张婉娜,高乃昌. 数据可视化背景下生态修复规划实现路径. 世界有色金属. 2024(14): 190-192 . 百度学术
    23. 牛晨昊,焦润成,韩建锋,王晟宇,郭学飞,刘畅,韩玉成,宋国峰. 基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模型的采煤沉陷区滑坡敏感性评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4(09): 140-153 . 百度学术
    24. 田逸楠,乃尉华,师德扬,张程凯,李斌. 基于信息量模型-层次分析法的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新疆乌恰县为例. 新疆地质. 2024(03): 425-430 . 百度学术
    25. 冯博 ,程旭 ,范芳 ,卢辉雄 ,李瑞炜 ,魏本赞 .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云南禄丰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4(06): 1260-1274 . 百度学术
    26. 李崇博,张紫昭,张海东,宋玉,王拓,刘毅业. 基于斜坡单元霍城北部山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新疆地质. 2024(04): 632-639 . 百度学术
    27. 赖波,赵风顺,江金进,江山,江宁,李俊生.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珠海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华南地质. 2023(01): 147-156 . 百度学术
    28. 段鹏. 支挡结构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华北自然资源. 2023(02): 102-105 . 百度学术
    29. 钟泽兴.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15): 141-143 . 百度学术
    30. 胡现振,付少杰,迟宏庆,张辉军,张志飞. 基于层次分析-信息量耦合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中国地质调查. 2023(05): 109-117 . 百度学术
    31. 左力艳,杨建锋. 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进展、成效与未来趋势. 中国矿业. 2023(S2): 7-12 . 百度学术
    32. 刘汉龙,任辉启,陈军,仉文岗,李喆,殷跃平,张勤,王鲁琦. 自然灾害防控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发展路径战略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3(05): 917-922 . 百度学术
    33. 张鸣之,杨飞,马娟,付正,黄喆,李俊峰. 区块链技术在全国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3(06): 168-174 . 百度学术
    34. 束龙仓,黄蕾,陈华伟,鲁程鹏,刘波. 基于AHP-EWM的莱州市海岸带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06): 1864-1879 . 百度学术
    35. 康晓波,杨迎冬,王宇,祝传兵,黄成,张杰,周翠琼,柴金龙,张文鋆. 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系列专项研究进展.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3(06): 146-157 . 本站查看
    36. 黄永涛,李德.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安徽地质. 2023(04): 303-306 . 百度学术
    37. 徐杨青,乔龙腾,杨龙伟,江强强,王孝臣. 高位滑坡动力学特征分析. 煤炭工程. 2022(11): 164-16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1
  • PDF下载量:  644
  • 被引次数: 48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03
  • 刊出日期:  2022-08-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