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范宏喜)记者从5月28~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议上获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今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确定的的重点主题。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田大佑说,近年来,我国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的考验,并成功实施了灾后重建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三峡工程实施175米水位蓄水和移民搬迁选址与安置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均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得以体现。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会上,来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方面的百余余名代表,聆听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介绍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传正就地质灾害防治设计中的设计理念、稳定性评价、工程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等基本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在实际考察中,代表们先后来到链子崖危岩体、新滩滑坡、树坪滑坡、黄土坡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分别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湖北段治理工程进行了重点介绍。
据悉,8月份,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将在四川成都举办以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议。